ob体育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建文化 > 文学艺术

重温红旗渠精神

来源:自创 作者:张玉东 发布时间:2024-11-07 文字大小: |

       2024年的重阳节来到了,集团公司组织离退休干部到林州市红旗渠开展“朝夕共生辉 永远跟党走”活动。

  金秋十月,太行山尽染舞蹁跹,红旗渠奔流扬欢歌。进入红旗渠风景区,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纪念碑。纪念碑上镌刻着“红旗渠就是纪念碑”。

  红旗渠被誉为“纪念碑”,因为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解决吃水问题的一项伟大工程,还昭示了红旗渠建设者们顽强拼搏的斗志,孕育形成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

 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因为它是一条流淌着共产党人初心的精神长河,它孕育的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,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我们在纪念碑前照相留念,以铭记红旗渠这座纪念碑。

  过了纪念碑,就是红旗渠的分水苑景区。分水苑也叫总干渠分水闸。这里是70.6公里的红旗渠总干渠的终点。红旗渠总干渠到此后,分为三条干渠,依山远行,深入林州腹地,润泽着林州54万亩良田。

  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分水闸横跨在明渠上,琉璃绿瓦挑檐,古色生辉。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“红旗渠”三个大字,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
  分水闸边有一张老照片,引来很多人观看。巨幅老照片记录的是红旗渠通水庆典的宏大场景。那是1965年4月5日,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,数万名干部群众云集分水闸,举行隆重的庆祝典礼。

  那是怎样的场景啊!渠水奔流,群山沸腾,看着照片仿佛就能听到百姓山呼海啸般的欢呼!

  那是怎样的场景啊!红旗招展,万头攒动,看着画面就能感受到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的力量!

  由此,4月5日,被确定为红旗渠通水纪念日,教育林州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,牢记红旗渠水来之不易。

  我站在这张巨幅老照片前,不禁想起许多经典话语:

  “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”。

  “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”。

  接着,我们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新馆。

  2022年10月28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州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,社会主义是拼出来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,不仅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。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,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,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。

  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,1969年7月竣工。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,靠着一锤、一铲、两只手,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,顶酷暑、战严寒,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。削平1250个山头,架设152个渡槽,凿通211个隧洞,共建成总干渠长70.6公里,灌区渠道总长4013公里,形成为引、蓄、提、灌、排、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。

  一幅幅老照片,再现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画卷,特别是那张30岁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群众上山的照片,格外经典,格外引人注目;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任羊成高空排险的照片,让人驻足观看,深怀敬意。

  一件件实物,那锤子、钢钎、铁锹……用简单的工具来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。

  一张张画面,一尊尊雕塑,讴歌战胜自然,无私奉献,艰苦创业的典范。

  一件件题词,一份份文件,体现党和政府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赞扬。

 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,有81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,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岁,最小的17岁,他们的故事被林州人民世代流传,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红旗渠纪念馆的献身人物名录墙上,吴祖太、李茂德、张运仁……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。

  我们站在红旗渠献身人物墙前,向为建设红旗渠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81位同志,表达哀思和敬意。

  红旗渠是林州百姓用双手一段一段建造起来的。在那个艰难岁月中,一个个普通的林州百姓,推着小推车,赶着牛车、马车,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,浩浩荡荡开往太行绝壁之上。面对着坚硬岩层,头上是巨石嶙峋,身下是万丈深涧,他们悬空除险,大力抡锤,如鹰击长空,如蚁啃大象,靠着原始的锹、镐、镢、铁锤、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。他们以人力所能达到的极致与大自然肉搏,涌现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英雄劳模,上演了一部气壮山河的现代史诗,让一条蓝色的飘带从此翻飞在太行山上。

  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,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。

  1970年代,周总理十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:“新中国有两大奇迹,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,一个是林县红旗渠。”

  由分水苑风景区乘车上行 20 公里,可到达青年洞风景区。

  悬挂于山腰的红旗渠,宛如一部回荡于太行峡谷之中的交响乐,气势雄浑。青年洞景区是红旗渠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。红旗渠青年洞景区位于风景如画的太行山腰,修筑于峭壁之上,飘荡于云雾之间,渠水蜿蜒,颇为壮观,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,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。

 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长的隧洞,长616米。青年洞从地势险恶,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。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,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,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,创造了连环炮、瓦缸窑炮、三角炮、抬炮、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。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,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。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,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,将此洞命名为“青年洞”。

  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——青年洞。

  江泽民、李先念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点缀期间,为渠增色。

  1996年6月1日,江泽民总书记对红旗渠进行视察后亲笔题词:“发扬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”。

  2019年9月18日,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:“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,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”

  渠水清清,映出一颗共产党人质朴高尚的心。渠水不言却胜过千言万语,它不停地涵养着太行东侧这片福地,愿它千年万载永不停息。红旗渠的故事,将与这山、这渠同在,正如李冰之于都江堰,白居易、苏东坡之于西湖白堤、苏堤而长存世间。

  红旗渠众多的现有资源,承载着光辉闪亮的历史记忆,是鲜活的价值观,是形象的教科书。每一项红旗渠工程都是无比生动的课堂,每一段红旗渠史料都是无比珍贵的教材,献身和健在的每一位修渠人都是无比优秀的老师,每一件红旗渠文艺作品都是无比震撼的精神食粮。

  在红旗渠青年洞前,我们庄严举手,重温入党誓词,牢记初心使命,坚定不移跟党走。

  在红旗渠青年洞前,我们再次学习习主席视察红旗渠时的讲话:

 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,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。

  一番番饱含深情的讲话激荡着红旗渠水,一句句谆谆嘱托鼓舞着红旗渠精神传人。

  在红旗渠青年洞前,我们再次学习红旗渠精神: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。

  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镌刻在每一块太行山石上,融入每一滴红旗渠水中。这面精神旗帜,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,激励着中国人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进。

  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踏上新征程,向着新的奋斗目标,出发!

  红旗渠精神永在。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

Copyright @ 2016-2021 nr1dating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ob体育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豫B1-20060044 豫ICP备28903389号
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      电话:0371-87781116
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

网站地图